近日,統帥裝飾小編獲悉,據《南方都市報》發起的關于裝修問題投票互動結果顯示,超七成受訪網友家裝時,不會選擇全部包給裝修公司,74.3%的消費者會選擇半包方式完成裝修。全包和半包有什么區別呢?為什么大家對全包如此抗拒?有裝修需求的消費者如何選擇合適的裝修方式呢?下面來看看小編的總結分析。
全包VS半包優缺點分析
全包,類似于軟件安裝中的“完全安裝”,是指從設計到施工全部由裝潢公司負責,既包材料又包裝修,業主只參與設計方案與預算的審核確定與最后的工程驗收。
一般情況下,裝修全包包括毛坯房裝修所用的材料費及人工費,材料有水管、龍頭、潔具、電線、開關插座、燈具,木料、木板、地板、木門、窗簾架、吊頂、廚房料理臺、吊柜、墻地磚、涂料油漆、五金、輔料等,當然有些材料可以由業主自購。
省心省力是全包最大的優點,業主要做的只需要對裝修問題及時與對方反映溝通,監督工程的基本進度和質量。
半包則介于全包與清包之間,指業主負責選購主材,設計和輔料則由裝潢公司或施工隊購置提供,施工隊進行施工的裝修方式。
選擇半包方式的業主,需要自行購買的主材主要包括地磚、墻磚、瓷磚、涂料、房門、廚柜、潔具、鎖具、燈具、水龍頭、電器、衣柜、書柜、家私、窗簾、五金件等。裝修公司購買輔料大件主要有水泥、沙磚、大芯板、飾面板、水管、電線、乳膠漆、開關面板、廚衛吊頂、鞋柜、防水劑、客廳電視背景墻、客廳布局吊頂、石材、窗臺大理石材料、配電箱等。裝修公司半包基礎工程主要包含:水電(所有電線、線管、人工及輔料);瓦工(所有水泥、沙子、磚頭、人工及輔料);木工(所有板材、人工及輔料);油漆(所有油漆、人工)。
半包相對全包來說可能更耗費業主的精力,但因為主要建材都是自己選購,在裝修中掌握主動權,不論在安全上還是經濟上都更放心。此外,因為輔助建材由施工隊配給,小事上也就更省力。
全包裝修陷阱多,遭消費者排斥
通過近幾年的裝修投訴維權新聞梳理發現,在全包裝修中被坑騙上當的類型主要為三:一是建材價格不透明,質量與宣傳大相徑庭;二是裝修過程中偷工減料,在驗房前后持續“爆狼”,問題百出;三是合同內容模糊,不但未成為消費者的維權保障,反而成為裝修公司“糊弄”消費者的“有力憑證”。推薦閱讀:全包裝修雖省心,但是警惕模糊標價或虛假降價!
小編通過網絡搜索發現,近日,杭州章女士因花67萬裝修費進行軟裝工程,后發現裝修中使用的建材并非約定好的實木,說好的進口地毯也不知那路貨而將裝修公司告上了法庭。經過調查和庭審,最后認定裝修公司存在欺詐,要求其退還章女士67萬的裝修款,并加賠82賠償金。
今年4月,網友“楊振_Tonny”在黑貓投訴中稱,去年選擇全包裝修好的房子,不到半年就出現家具質量問題,多次向裝修公司電話反映無結果,隨后上門找經理再次反映,經理雖表面答應一禮拜解決,但最后也不了了之。他無奈地表示,當時承諾的永久保修,看來就是竣工就不管了。
還有不少消費者反映,自己在選擇全包裝修時都是被優惠的價格所吸引,那種只要幾萬元就可以住新房的全包廣告語讓他們心動并乖乖付了款,誰知在裝修工程開始后,噩夢就來了。裝修工程方不斷在材料上加價,或者利用各種名目多收裝修款,讓許多消費者欲哭無淚,又氣又恨。
如何謹防裝修陷阱?可從建材、合同等方面注意
有業主戲稱,“裝修的過程就是和裝修公司斗智斗勇的過程”。這句話聽著有點讓人心酸,但面對目前在家裝方面的法律法規不太完善,業主不得不提高辨別能力,維護自己的權益。
有從業多年的裝修人士稱,在主要建材方面,消費者可以通過了解市面的各類建材的品類和大致價格,這不僅可以對家中的建材質量進行判斷,還可以在建材報價中少踩一些坑:如果裝修公司的建材報價遠高于市場價格,那么說明裝修公司在價格上欺騙業主;如果裝修公司的建材報價遠低于市場價格,那么裝修公司極有可能是在以次充好,實際購買的建材并不是材料清單上的品牌和種類。
在某種程度上,全包合同意味著業主對裝修公司的約束力和維護自己權益的“最后武器”,因此在合同內容上,除了寫明一般常見的最終竣工時間和驗收時間外,還應就各個重點施工項目的建材品牌和種類、施工的工藝標準、該項目的驗收時間等做出明確約定。這可以為驗收時提供有效憑證。
此外,售后服務的有效期也應該是合同中不可遺漏的重點。合同中應該約定2~3年的保修期限,因為施工過程中有一些隱藏的問題難以被驗收流程檢查出來,有可能在一段時間后逐步顯現,一旦遇到問題,消費者也可以及時聯系裝修公司進行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