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統帥裝飾小編從北京西城法院獲悉,近5年來該院受理的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件數量逐年上升。在所受理的291件案件中,家庭裝飾裝修合同糾紛案件(以下簡稱家裝案件)占八成以上。爭議主要集中在質量、工期、裝修資質、設計變更以及后續保修問題等方面。
同時,一些有家裝意向的消費者出于怕麻煩或想省錢的目的,常會選擇找“熟人”、路邊施工隊或為正規公司打工的包工頭進行裝修,這種選擇也會為日后發生家裝糾紛埋下“伏筆”。 >>>推薦閱讀:裝修找私人好還是裝修公司好?兩者的區別是什么
劉先生看對門鄰居家的室內裝修效果還不錯,便跟正在施工的包工頭商量,口頭約定以包干價格21000元改造家中客廳。再支付了10000元定金后,包工頭僅讓工人拆除了原有玻璃隔斷,后以有增項需要增派人手為由,要求劉先生支付剩余工程款,否則停工。劉先生不同意,包工頭和工人隨后失聯,就再也沒有出現,無奈之下劉先生只好另找他人完成了改造工程。
法官提示,另有消費者雖然已經與裝修公司簽訂裝修合同,但針對承包方式,合同僅寫為“包工包料”。而“包工包料”只是裝修行業的慣用說法,消費者應搞清楚“包工包料”到底是包什么工、包什么料。明確裝修范圍和材料信息,做好限制增項的約定。法官建議在合同中增加“實際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增項,增項以消費者書面確認為準,并以實際工程量結算”等類似字樣。
此外,依照法律規定,對于因施工單位施工進度安排不合理、工程質量不達標、設計方案改動而導致工期延誤的,消費者可按照施工合同約定要求施工單位向其支付相應的工期拖延違約金。如果沒有違約金約定,可以主張實際損失。
眼下,一些傳統家裝公司會通過互聯網發布廣告吸引客戶,線上下單、線下交流并簽訂合同。法官提醒,由于網絡的虛擬性和隱蔽性,消費者在選擇互聯網家裝時要格外注意,簽訂書面《裝飾裝修合同》,注意辨別合同簽訂的主體,避免線上聯絡的是所謂互聯網裝修公司,而真正簽合同的卻是一家不知名的小公司。
另外,消費者還要警惕裝修公司所謂的低價套餐,千萬別被低價忽悠了!
一些裝修公司為吸引消費者,經常打出套房全包裝修只需3.8萬元或每平方米388~600元全包等低價套餐。而實際裝修過程中,許多項目不包含在套餐中,如消費者家明明有兩個衛生間,而套餐中只包含一個衛生間的費用;套餐中吊頂面積限制在幾平方米,若吊頂復雜點就得加錢等。就這樣一點一點往上加,最后消費者付出的錢遠遠超出事先約定的價格。
法官提醒:消費者在咨詢時,要盡量詳細了解套餐的具體操作方式,弄明白套餐包含哪些內容,并在簽合同時,對這些內容進行明確約定,特別是對超出套餐需要另外增加的內容進行約定。